在门诊及生活中经常碰到一些宝宝,乳牙只有几颗或未长齐,已长出的牙变色变黑,这种现象...
在门诊及生活中经常碰到一些宝宝,乳牙只有几颗或未长齐,已长出的牙变色变黑,这种现象有可能是因为“奶瓶龋”所致。那么,什么是奶瓶龋呢?该如何有效地帮助宝宝预防呢?
什么是奶瓶龋?
一种由婴儿睡眠时不断吸吮奶瓶而造成的龋齿,医学上称为奶瓶龋(又称哺乳龋)。奶瓶龋的形成是由于长时间使用奶瓶喂养,而奶瓶内多为牛奶、砂糖、果汁等易产酸发酵的饮料。乳牙又是刚萌出不久,牙表面结构不成熟,更易受酸的作用而脱矿。同时,用奶瓶人工喂养时,哺乳时的吸吮运动不如母乳喂养活跃,且有的长时间放在口中,唾液分泌减少,口腔自洁作用差,这些都是与奶瓶龋发生有关的因素。
奶瓶龋有哪些特点?
1.长期用奶瓶人工喂养宝宝,瓶塞贴附于上颌乳前牙的唇侧面及邻面,较易发展成广泛性龋。随着时间的延续,还可波及乳尖牙和乳磨牙,牙齿患龋病后不能再长好。
2.奶瓶龋少见于下颌乳前牙,可能与吸吮时下颌、下唇的运动、奶嘴所附牙面的位置在近舌下腺和颌下腺导管的开口等等因素有关。
3.由于宝宝乳牙的钙化程度低,因此患龋后病情进展迅速,破坏面积广,并且治疗效果差,所以积极预防是非常重要的。
诱发“奶瓶龋”误区
1.首先使幼儿戒除用奶瓶吸奶诱导入睡的习惯,如果在孩子睡觉时必须使用奶瓶,只用白水。
2.让孩子养成喝白开水的习惯,以稀释口内及牙间隙残留的奶汁而起到清洁口腔的作用。
3.孩子长出第一颗乳牙后,家长就应开始为孩子刷牙。最好是饭后和睡觉前进行,每日至少两次。
4.三岁以下可用清水刷牙,三岁以上可选用儿童含氟牙膏(不要选用成人含氟牙膏)。
5.控制幼儿每次使用奶瓶的时间,一般限在20分钟以内,千万不要让孩子含着奶瓶睡觉。
6.很多家长在喂奶时,担心温度过高,会先尝一口,还有一种是亲吻宝宝嘴,这两种常见的行为会传染龋病。另外,建议大人和小孩餐具应分开用。
7.根据医生的建议,定期到医院检查,如有必要可使用氟保护剂,以提高乳牙的抗龋力。
8.随着幼儿生长需要, 调整饮食成分,逐渐添加辅食, 从6个月起添加米汤、菜泥、蛋黄等辅助食物, 减少含糖食物及饮料,多喝白开水。
文: 陈海鸥 江滨分院
大家都在看
01.唇腭裂患儿的“微心愿”,等您为他点亮
02.“微笑工程”第一天丨带上阳光和微笑,迎接新的开始
03.如何绑定支付宝及查询就诊缴费明细
04.看牙最实用停车攻略,快收藏起来!
05.一口牙,没你想得那么简单
06.医生啊,我这个牙该挂什么科?